星期三, 3月 31, 2010

撐下去















這是為朋友N的父親打氣的作品。

朋友N 的父親証實患上癌症,
已切除部分腸臟,
但仍有癌細胞在肺部。

他打算邀請他在世界各國的朋友,
在他預備好的照片上,
以當地文字寫上打氣祝福語句,
之後他會把相片貼在畫冊送給他父親。

在此希望劉世伯以最大勇氣去打這一場仗。

星期日, 3月 21, 2010

如果有來生

這個世代,
聰明人比蠢鈍人多,
自命聰明的更是恆河沙數。

聰明好像不再是稀罕物,
那些看起來笨笨的、鈍鈍的、善善的、憨憨的人,
會讓許多人都感到心裏踏實。

同事如是,身邊的另一半也如是。

蘇東坡說過:但願生兒愚而魯。
你的媽會這樣想嗎?

君不見家長千方百計送子女到多元智能中心,
學習什麼公文數,
演奏貝多芬第幾交響樂嗎?

聰明一定比愚鈍好嗎?
聰明的人心思敏銳,
精於看透別人眉頭眼額,
想好應對計策,
念頭幾千轉,
換來自尋煩惱。

我有一朋友B,
他精於玩"鋤大D",
每每機關算盡想致人於死地,
今次不能把你"三炒"算你走運。
我發過誓永遠不跟他"鋤D",
遊戲的作用是令人放鬆,
這樣左算右算,
不玩也罷。

想深一層,
愚鈍的人生活可能快樂一點。
不用費盡心機去算這算那,
不是簡單很多嗎?

或許我們應該練習一下鈍感力。

要大智若愚。
鈍感能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煩惱,
不會氣餒。

林燕妮在一港台節目中說過,
假如有來生,
她不想再做女人,
即使做女人,
也要做一個愚蠢的女人,
那麼樣生活會比現在的她快樂很多

假如有來生,
我也要當男人,
而且要當一個能行使鈍感力的人。

註: 如要詳細了解鈍感是什麼,可閱讀渡邊淳一的 <鈍感力>。

星期五, 3月 19, 2010

貓奴指數














在Facebook 看到妹子參加了貓奴指數的測試。

小弟一向不參加FB的任何心理測驗,
那些所謂心理測驗,
你不是已經一早知道結果了嗎?
幹嘛大費周章去找答案。

昨天走到傢具店買了這鬼東西回家,
是一時衝動還是愛主深切?

扛上膊,
就這樣走了兩條大街回家。
回家滿心高興的進貢主子們,
那知五分鐘過後鬼東西被打入冷宮。

我"靠" 。

星期四, 3月 18, 2010

我們都是這樣一步一步













是好勝心作祟,還是享受汗水帶來的快感?
是為了健康,還是要完成人生其中一項任務?
是為了快樂而要去完成賽事,還是因為完成賽事而得到快樂?


小時候很討厭比賽。


參加中樂團是因為喜歡音樂,
一說到要比賽就立即退團。


參加填色比賽是因為享受把白紙填上自己的顏色。
填好了沒有遞交作品,
據為己有。


中學二年級時,
全班同學也要參加中詩集體朗誦,
硬著頭皮踏上表演台。


又是中學二年級,
班長要代表參加英詩獨誦比賽,
全班被迫要當聽眾,
難受極了。


怎知中三時因為英文成績好而被選中代表學校參加獨誦,
那年得了個同組的冠軍。


中四再被迫參加,
竟得了個總冠軍。


討厭比賽大概害怕失敗,
但長勝將軍終有失敗的一天,
花無百日紅,
長江的浪不會安份停留在一處。


參加半馬拉松可能想証明自己可以享受比賽,
而非為了爭奪什麼。
一無所求故一無所懼。


二月二十八日,
興奮的走到大街上,
一步一步的為自己而跑。
雖然濕度很高,
雖然汗流得太多,
斜坡依然兇悍的在攔路,
但跑得很開心。


終於能在兩小時內完成半馬路程。


在賽道上留下汗水與腳印,
帶走了驕傲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