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十一月間舉辦。
經過9月初一輪網上瘋狂鬥快報名,
10月中的一個晨早六時起床網上搶往花蓮及回台北的火車票,
(真的很難訂)
才放心去太魯閣馬拉松。
9月累計跑了119公里,
10月累計跑了237公里,
另外10月跑了兩次30公里以上的LSD,
其間再加上重訓,
估計應該可以突破4小時30分的時間。
但時間其次,
享受為上。

比賽前一天到達花蓮火車站,
到旅遊中心領取選手號碼布及其他紀念品。
秩序大致良好。
感覺外地選手不多,
台灣人亦很有禮貌,
不會爭先恐後。
紀念品有Kswiss 贊助印有太魯閣馬拉松的背心跑衣一件,
毛巾一條,維他命C一包,
撒隆適鎮痛貼一包。
紀念品的重點是背心跑衣,
設計時尚,用料又透氣。
不明白香港的那件為什麼老是短袖的,
設計又老套,
我一次也沒有穿過來跑步。

花蓮空氣很好,
到埗後我跟朋友四處蹓躂,
順便嚐嚐當地美食。
本來想吃翻車魚(即當地人稱地震魚),
但不是季節,
夏天才有得吃,
那就算了吧。

這件是我今次的戰衣,
剛好跟號碼布很配合。
比賽前的晚上照舊也一樣是太興奮而睡得不太好,
但也迫自己早早上床休息,
因為3時多要起床去太魯閣。
太魯閣馬拉松是花蓮的盛事之一,
比較好的酒店都爆滿了,
我是提早了兩個月訂房的。
4時正,
酒店為選手預備好小巴士及一盒早餐,
我們十多個人就出發去花蓮火車站,
再乘火車去新城站。
到了新城站,
一步出車站我就傻眼了。
幾千人在等候大會安排的接駁車到太魯閣國家公園。
大會在這一環節上安排有點混亂,
排隊的地方指示不清晰,
幸好台灣人真的很守秩序,
如果換成是偉大祖國,
我想一定有人大打出手。
旅遊車5輛一組的接載選手,
很快便到達會場了。
(緊記一定要乘坐大會安排的第一班火車到新城,
那麼便可以避過人潮高峰期,
也可以早一點到會場熱身。)

5時半左右才到達會場,
現場已經有很多選手在熱身。

大會很有心思,
安排了千人暖身操,
雖然我不是很懂得步法,
但也跟著跳,
很好玩耶。
出外比賽見識見識,
才發覺港澳的體育發展很落後。
台灣人把運動當作嘉年華,
很享受及投入當中,
政府也投放很多資源及心思辦好比賽。
從流動廁所的數量可以看得出來。
在這偏遠山區,
政府為這次比賽擺放了不比香港渣馬少的流動廁所。
很讚。
澳門那個? 唉,不值一哂。
所以在起跑前去個小便 :-)

往山下走到東西連貫公路,
家屬都紛紛離開賽道,
我們選手都往前走,
希望到起點的最前方。

大會舉辦了馬拉松奇裝秀,
參賽者都設計好衣服來表達自己的主張,
大概都是環保為主,
更扯到西藏獨立來 ~.~
最後贊助商及當地政府官員講話,
惜字千金,
又是一讚。
其中一位官員身體力行,
參加42公里的全馬,
讚讚讚。
我從未見過港澳站台講話的官員有參加過賽事,
他們有體驗過賽道上的安排嗎?

比賽準時七點開始,
我們從太魯閣牌坊開始,
往新城方向跑,
在亞洲水泥前的鳳凰林向太魯閣大橋跑回國家公園,
然後就沿著峽谷跑到天祥再折返,
最後的終點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可能早上喝多了一點水,
我跑過了太魯閣大橋便有去小便的衝動。
看到轉彎處的隱蔽地方,
走過去與其他在小便的選手一起唱歌。
(唱歌是國內朋友在路上小便的用語)
這是我第一次跑馬拉松的時候在跑道上小便。
我知道身後一定有很多人在拍照吧。

沿途風景一絕,
山勢險峻,
隨著身旁流水聲往山上跑,
忘了自己是緩緩跑上斜路。
在大自然跑步,
當然我沒有戴上耳機聽音樂,
因為我有天籟陪伴我跑步。
偶爾一道清風,
時而一潺流水聲,
鳥嗚蟲叫,
間中夾雜選手們互相鼓勵的拍掌聲,
其實很感動呀。
Nike Running Plus 在這個地方不太靈光,
深入山谷後,
大概過了長春祠及寧安橋出現了誤差。

由起初的500米慢慢增加到天祥折返點的3500米。
每到一個大拐彎,
GPS 自動幫你拉一個直線,
出現了極大的誤差。
所以都是跟自己平時的配速來跑。

除了水站分配合理之外,
另外值得一讚的是,
大會安排了太魯閣族的朋友在沿途為選手打氣。
他們都長得很漂亮唷 ^.^
鼓樂震天,
很熱血呀。

太魯閣賽道在山谷之間,
如果下大雨或地震後都有機會落石。
大會在某些路段亦安排了安全帽子給選手,
當然我只選擇戴起來拍拍照就算了,
戴著他怎麼跑耶~~
一路上斜很辛苦呀,
到了天祥25k折返點已經有少許抽筋的衝動,
幸好練習有功,
拉拉筋便又頂住了。
此時大會的補給站救了很多選手。
他們都很貼心,
把香蕉去皮的放好了,
我們只要手一伸就拿到放入口中,
餅乾,朱古力,沿沿不絕為你奉上。
在香港渣馬,
你要跟跑半馬的選手搶蕉搶朱古力。
澳門嘛,
是沒蕉你吃,
北風你可以吃過飽。
其實自己都準備了Power Gel 跟朱古力。
每5k補充能量,
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策略。
到了30k 時看看手錶,
10時12分左右,
應該跟4小時15分無緣了,
但必須要在4小時30分內完成,
因為我要趕1時的火車回台北呀~~~
此時一路下斜,
但又不可以跑太快,
因為這會更容易抽筋。
所以都是以每一千米6分5秒的速度跑。
馬拉松跑到這裡,
就看誰先不抽筋。
跑到33k 左右,
看到那個地方官員在上山線道,
被一些保護人員圍著一起跑。
看來他應該在5小時40-45分左右才能完成,
值得加許。
山區天氣變化多端,
出發時天陰陰,
到山谷中放睛,
回來山腰下起大雨來。
號到38k 時毛毛細雨,
很舒服。
誰知到39k就下起大雨來,
幸好末段要經過兩條隧道。
但衝終點那一刻又要再濕身一次。
大會時間為4小時22分56秒,
個人時間為4小時21分09秒。
這是我的最佳成績。
很開心,終於可以在4個半小時之內完成一個全馬。

因為我沒有存放衣服,
跑完後又沒有地方避雨,
只有冒雨跑到接駁巴士處趕往新城火車站回花蓮再回台北。
這是我第三個全馬,
第一個在外地跑的馬拉松。
計劃下一年到星加坡跑一程吧,
泰國也可以。
我的第三個全馬,
特此記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